表1:溫度測量方法對比熱電偶成本低廉,在測溫領域中最為廣泛,探頭的體積越小,對溫度越靈敏,IEC60598要求熱電偶探頭涂上高反射材料減少光對溫度測量的影響。但如果將熱電偶直接貼在發(fā)光面上進行測量,探頭吸光轉(zhuǎn)換成熱的效果十分明顯,會導致測量值偏高。紫光LED2、COB的第二個缺點是光效。由于在一個狹小的面積上緊密排列了多顆LED芯片,所以單顆芯片所發(fā)出的靠近水平方向的光會遇到相鄰芯片而不斷形成全反射,最后被封裝材料吸收,不能發(fā)射出去紫光LED

目前COB類的集成式封裝LED光源的技術及工藝已非常成熟,在出光效率、光衰控制、壽命等方面已與SMD光源相媲美。對于燈具制造企業(yè),
COB光源的配套較SMD光源更為靈活,光源芯片的更換,相關部件無需大范圍配套調(diào)整。但是COB類光源由于其高功率密度特性,對散熱有較高的要求,需要解決
COB光源熱集中的問題,如在散熱上通過熱量橫向傳導、散熱器均溫等方式,防止熱堆積影響光源的發(fā)光效率與光衰壽命等。石墨烯散熱LED的出現(xiàn)無疑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而對于SMD,只要間距合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見圖2)。正是這個全反射使得COB的發(fā)光效率從一開始就比LED燈珠的表面貼裝低10%。同時,封裝材料吸收水平方向光線所帶來的熱量和芯片密集排列本身產(chǎn)生的熱量疊加,導致COB工作溫度偏高,再次影響芯片光效。即使使用相同的芯片,COB也要比表面貼裝少20lm/W左右。
COB光源的技術優(yōu)勢明顯,其成本也在逐漸下降,使得
COB光源產(chǎn)品迅速獲得市場青睞,這得益于封裝廠對降低
COB光源成本所作出的努力。
COB光源在照明應用中可以節(jié)省器件封裝成本、光引擎模組制作成本和二次配光成本,總體降低成本超過30%,這對于LED照明的未來應用推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紫光LED
COB光源發(fā)光面溫度偏高,一方面是由光源具有高光通量密度輸出,熒光膠吸光轉(zhuǎn)成熱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發(fā)光面的溫度不適合采用熱電偶進行接觸測量其三從光源所使用的芯片方面,
COB光源則主要以不足1瓦的小功率LED芯片為主,極少量的
COB光源也會用到1瓦以上的大功率LED芯片,但不是主要的,而集成LED燈珠一般是使用1瓦以上的大尺寸大功率LED芯片;。一、引言COB(Chip-on-Board)封裝技術因其具有熱阻低、光通量密度高、色容差小、組裝工序少等優(yōu)勢,在業(yè)內(nèi)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COB封裝技術已在IC集成電路中應用多年,但對于廣大的燈具制造商和消費者,光源采用COB封裝還是新穎的技術。

紫光LED進一步地,所述導電線為金線或者鋁線。進一步地,所述固定粘膠為導電的銀膠或絕緣的紅膠。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
COB光源制作方法,通過在基板上設置兩層圍壩,在圍壩內(nèi)填充熒光膠“由于西鐵城、夏普等主流cob廠商的進入,現(xiàn)在市場上也主要以它們的標準為準,所以通用性方面已不存在太大問題。”新月光電總經(jīng)理鄒義明表示,公司在第一季度增加10條生產(chǎn)線,到第二季度的cob產(chǎn)能將達到15kk/月。,這樣使得圍壩的總高度增加紫光LED,避免熒光膠在后續(xù)的沉淀工藝中溢出;然后使用離心設備沉淀熒光膠中的熒光粉,使得
COB光源發(fā)光均勻,光斑效果良好,同時使得熒光膠的散熱效果良好,降低熒光膠表面的溫度,避免
COB光源因使用過程中溫度過高而導致熒光膠開裂或芯片快速衰減的情況發(fā)生,解決了
COB光源長時間使用時會產(chǎn)生較高的溫度,導致熒光膠開裂或芯片衰減嚴重,降低了
COB光源的使用壽命的問題。